民族,是一个具体但又模糊的概念。有的民族已经随着时间的变迁散佚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化变迁并一直延续至今。各民族承载了地域特征和历史痕迹,并通过服饰、建筑和绘画等形式给世间留下来不少艺术瑰宝。在此通过收集到的资料通过ai技术,在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及都市怪谈等方面来展现民族风情。
波斯,即现伊朗。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在文明的赓续中,先后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王朝等波斯王朝,同时也被帕提亚、阿拉伯、帖木儿等帝国占领并统治。如今的西亚乃至更多亚洲地区也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资料图片)
第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民族】伊朗-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bc558-bc330)
阿契美尼德建立于公元前558年,经居鲁士、大流士等统治者的征伐后,消灭了古巴比伦、埃及等文明,为当时古代西亚唯一的文明中心,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国。
【创作蓝本】画作形象
由于年代较为久远,从吉光片羽的文物中也可以找到部分关于这个时期服饰的形象呈现,而这些形象以画作的形式居多。这些画作中所展示的形象多是素色的织物+奢华的金饰所组成,衣服的款式以贯头衣为主,基本没有太多的纹样,主要通过装饰物的点缀来体现穿着者的身份与地位。
【背景参考】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城是阿契美尼德人的骄傲杰作,不过在亚历山大的远征途中被夷为废墟,同样消逝的还有阿契美尼德波斯。整个波斯波利斯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依山造势,将自然之地理形貌和人类之艺术精华完美的融汇在一起。遗憾的是如今这座城市已经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一如已经消亡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一样湮没在历史的风沙里。
第二波斯:萨珊王朝
【民族】伊朗-波斯(萨珊王朝,224-651)
自阿契美尼德王朝王朝覆灭以来,波斯经历了希腊化和帕提亚(安息)等外族统治的阶段,直到224年萨珊王朝的崛起才重新沿用回“波斯”这个名字,因而通常也把萨珊王朝称为第二波斯。萨珊以现两河流域巴格达附近的地方建立起了首都泰西封,并修建了宏伟的塔克基思拉宫。
萨珊波斯是前伊斯兰时期最后的一个波斯王朝。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影响力遍及西欧、非洲、中国及印度,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着显著的作用。
【创作蓝本】拜火教元素+西域舞女服
有别于阿契美尼德时期,萨珊时期的纺织生产技术已经有了显著的增长,各种纹样也开始逐渐出现于这个时期的衣服上。由于萨珊人崇尚拜火教,因此衣物中也常出现红色和金色的元素。由于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头纱和面罩等装饰物也逐渐开始成为波斯人的喜好之物。
【背景参考】拜火教、拜火祠
拜火教,又名琐罗亚斯德教、祆教,为发源于古代波斯的二元论宗教,被萨珊王朝奉为国教。拜火教崇尚火焰、崇尚红色,信仰者会建立起拜火祠并燃气熊熊不息的火焰。拜火教的影响力从丝绸之路出发一直影响到我国的西域并进入了中原地区,我国现存的拜火教建筑有位于山西介休的祆神楼。
【题外话1:波斯舞女】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来自波斯最深的”刻板印象“诞生了——波斯舞女。有唐以来西域空前繁荣,不少的西域女子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原地区。有别于中原地区的传统礼教,西域女子在穿着和舞蹈等方面相对比较奔放,给中原人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些来自西域的女子也并不完全是波斯人,只是波斯是当时西域最大的国家,加上盛唐时期和萨珊灭亡的时期对得上,有大量的波斯人流落到唐来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用“波斯舞女”的刻板形象替代了西域各国的舞女也因此产生。
【题外话2:明教】明教即摩尼教,是一个根植于拜火教而又衍生而来的波斯宗教,和拜火教相似的是明教也是崇尚光明和火焰的。自《倚天屠龙记》的创作以来,各种武侠小说和游戏作品等均出现明教的形象,这些形象通常是以波斯风格的服饰加上白、红、金这三种颜色为主基调进行创作的。
第三波斯:萨法维王朝
【民族】伊朗-波斯(萨法维王朝,1501-1736)
自萨珊覆灭,波斯地区又经历了阿拉伯、花剌子模、帖木儿等一众带有伊斯兰色彩帝国的占领和统治。自1501年萨法维王朝的重新建立,“波斯”的国号再一次回归,这一次的回归,波斯在原有的文化色彩上加入了更多的伊斯兰元素。
【创作蓝本】波斯风格纹样+伊斯兰风格
服饰的整体风格仍然是以干旱地区的兜帽式头巾和长袍为基础。与阿拉伯风格有所不同的是,伊斯兰化的波斯仍然喜欢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纹样,这一点在服饰上也是有所体现的。精细的纹样和“波斯蓝”的运用是波斯审美的“刻板印象”。
【背景参考】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天下之半。伴随着萨法维王朝的蒸蒸日上,伊斯法罕这座城市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伊斯法罕半天下”,反映了该市当时的繁荣景象和深远影响。“波斯蓝”被广泛应用于这座城市的建筑之中。
【结语】波斯、波斯和波斯,虽然文化底色有所区别,服饰文化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元素,他们的传承也孕育出了现在的伊朗。虽然印象是刻板的,但是形象是立体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