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一早,天空飘着雨。
汉江陈家墩码头上,集合了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硚口大队、水上大队的58名消防员,此行,为祭奠1989年武汉长江油驳火灾牺牲的消防英烈。
为保卫国家财产,8名消防官兵在那场扑火战斗中壮烈献身。
【资料图】
在无声的哀悼中,飘洒的雨滴也默默停下,听着教导员的讲解,消防员们眼眶微红,思绪被拉回到三十四年前。
01/
血染的历史
1989年1月2日凌晨1点15分,长江轮船总公司南京油运公司的三艘3000吨级原油驳船行至武汉市长江上游81公里处新滩口附近江面时,其中两艘突然爆炸起火。沿江下漂6至8公里后,在武汉市境内水淇口附近江面搁浅,继续燃烧。
6时30分,武汉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李金文、战训科副科长李国安、宣传科副科长程敬发带领舵落口区和汉阳两个消防中队26名消防官兵,乘2辆泡沫消防车和1辆通讯指挥车率先赶到火灾现场。
搁浅在上游的63023号驳,燃烧正旺,不断涌出烈火和浓烟,又不断发出“轰”然巨响,而对岸浅滩处的63040号驳的火苗仅在船头燃烧,而且火头不高。副支队长李金文当机立断,先由他亲自率领21名消防官兵弃车乘船,靠近63040号驳,用手抬泵先行喷水,降低驳体温度,延缓可能发生的爆炸。
20多名消防官兵携带2台手抬机动泵、水枪、泡沫枪等器材,乘附近找来的一只小型水泥机动船向油驳驶近。对63040号油驳进行观察和射水冷却后,李国义、李国安等20名消防官兵登上这艘油驳,出两支水枪向火点推进。
8点57分,正当勇士们乘胜前进之际,李金文忽听背后传来“吱吱”的声响,脚下的甲板也在颤抖!他预感危险在即,警惕地回头一看,只见油驳右后舱窜出一团火焰。他一边用手遮挡扑面而来的油火,一边高喊。“撤……”,“离”字尚未脱口,闷雷般“轰隆”一声巨响,油驳右边靠后的两个油舱爆炸,顿时,火光冲天而起……正全神贯注扑火的战友们,在爆炸的一瞬间,即被灼热的气浪掀起,有的落入江水,有的跌倒在油驳上,有的下落不明……
事后查明,1月2日8点57分、59分接连发生在63040号油驳上的两次爆炸,残酷地夺走了我们8位消防战士的宝贵生命。
到了当日下午,63023号驳火势明显减弱,且已落锚定位,危害不大。而刚刚进入猛烈燃烧期的63040号,虽然暂时搁浅,但并未下锚固位。一旦油驳漂移,这条极度危险的燃烧油驳就会殃及过往的船只和码头建筑物,若它闯过金口江面,河床狭窄,水流湍急,火灾就会直逼武汉长江大桥。
3日14时,解放军派出直升机向火区上空投干粉,但因为油烟太浓,难以投中目标,熊熊大火依然如旧。后来又调用两艘拖消两用船试图再次登船灭火,但因油驳仍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也未成功。
直到8日上午,燃烧了百余小时的63040号油驳上残油所剩无几,火势减弱。武汉石油化工厂的一艘拖消两用船于11时30分将残火扑灭,至此,长江航运史上这起罕见的大型油驳火灾,历时154小时15分,终于烟消火灭了。
02/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武汉人或多或少听说过这场事故,但因为年代久远,很多细节都不清楚,阿武搜集了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让你了解更多关于事故的原因和英烈的往事。
1.
八位消防英烈的名字分别是:程敬发、李胜明、周建荣、洪小兵、姜桂新、程时锦、田小林、张家华。事故发生时,有两名队员年仅20岁,六名队员入伍还不到一年半。
2.
1989年1月1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为八位消防英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一天武汉下了一场大雪。
3.
牺牲的八位消防员有六名来自舵落口中队,舵落口中队因此创巨痛深,后搬迁至古田三路,成立了古田中队。如今的旧址上成立了舵落口战勤保障站,是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级战勤保障专勤力量“一队四站”之一。
▲“1989.1.2长江油驳爆燃事故”的残留物,保存在古田消防救援站
4.
这场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这支顶推油驳船队在航道中碰到不易发现的不规则沙包,造成船队搁浅、断缆、散队和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与油舱内可燃气体相遇爆炸起火。
5.
油驳船队所在的公司曾多次发生过船队断缆散队的事件,侥幸没有爆炸,公司领导并未引起重视,反而产生麻痹思想,习以为常,规章制度的执行也不严。此次事故发生前,由于受枯水季节的影响,油驳是半载。因为空驳长期装载原油使大量的易燃油气积聚,发生碰撞后,极易促成燃爆。
6.
事故发生时,武汉还没有消防专用艇,而如今,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已经有了水上消防救援大队,配有专门的消防救援船舶。
▲4月3日祭奠现场,水上大队的这艘船名为“汉消1号”。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消防英烈舍身扑救的身影,刻在每一位市民群众的心里,也激励着每一位消防救援人员。
“我们会带着他们的精神和遗志,继续前行。”
站在汉江陈家墩码头,清明时雨落在消防员的身上,他们目光如炬,向着红旗宣誓。
向消防救援英烈,致敬!
来源 // 武汉消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