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片)
2、 【教学片断】
3、 师:这篇课文从拿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4、 生:课文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5、 师:这两个方面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6、 生: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7、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关联词?
8、 生:不仅而且
9、 师: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 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1、 师:我们把它称为过渡句或过渡段。大家年能不能用不仅而且造个句子?
12、 生:小红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
13、 生:大象不仅外形高大,而且干起活来力量很大。
14、 师:如果我们写一篇描写小红的文章,是不是可以先写她长得漂亮,再写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
15、 生:是的,我们可以和课文一样,长得漂亮和学习成绩优秀两方面写小红。
16、 生:我们也可以从外形高大和力量很大两个方面写大象。
17、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恰当地运用过渡句。请大家根据各自的造句内容从两个方面写一样事物,用上你刚才造的句子。
18、 (学生写作,教师行间巡视)
19、 (请写好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20、 【教学反思】
21、 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写的训练。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紧紧扣住过渡句作用这一教学重点,从过渡中的关联词引发训练,进行了写句子,写片段的练习,突出了习作训练。经过我的精心构思,把要求重点理解的过渡句安置在学生自己的习作之中,加强了学生的感受,自然也理解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在理解过渡句作用的同时,也受到造句和写作的训练,产生了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因此,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挤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的训练,如能坚持不懈地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定有很大的提高。
22、 学习"糜、挺、炯、唇"等字;
23、 继续学习、巩固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24、 能力目标:
25、 推想"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跃跃欲试、惟妙惟肖"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6、 朗读课文并练习速读。
27、 情感目标:
28、 在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和特点基础上知道它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教学难点:速读练习,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9、 教学手段:影视素材、电子幻灯片、图片、模型。
30、 教学方法:指导、讨论、仿写。
31、 教学过程:
32、 第一课时
33、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34、 谈你所知道的被称为历史文物的遗迹有哪些?
35、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了兵马俑的代名词。
36、 (幻灯展示一课时学习内容)
37、 二、初步感知,了解主要内容。
38、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9、 三、细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0、 讨论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1、 四、朗读练习。速读6----10自然段。
42、 计时读文,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读完该段并说出主要内容。
43、 同桌之间计时读文比赛。
44、 速读全文看谁最快。
45、 五、再次读文。
46、 找出文中联想和想象的部分,画出带有"好像"词语的句子,再读一读。
47、 六、总结:
48、 介绍有关兵马俑及秦始皇等相关资料。
49、 解释下列词语。
50、 举世无双恢弘气势所向披靡南征北战
51、 跃跃欲试惟妙惟肖鸟瞰
52、 理清文章思路。
53、 第二课时
54、 一、复习
55、 二、理解课文内容。(幻灯展示二课时学习内容)
56、 速读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一段,说说这段有什么特点?
57、 (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58、 (2)读短文,与原文对比,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见二课时学习内容)
59、 (3)依据资料提示,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介绍一下可能还有哪些神态的兵马俑?
60、 (4)小结: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示出的军功和军威。
61、 齐读结尾段,主要写了什么?
62、 还有哪些语言表达了这一情感?(见二课时学习内容)
63、 小结:美轮美奂的秦兵马俑在文化、艺术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
64、 三、总结:
65、 理解填空。(幻灯片)
66、 介绍一种课文所写以外的兵俑或马俑。
67、 说说你所见到的"和所知道的我国历史文物,介绍一下它的样子、价值,并展示其图片和资料。
68、 第三课时
69、 教学要求:
70、 ⒈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71、 ⒉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72、 教学过程:
73、 一、复习导入
74、 ⒈出示图,师问: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75、 ⒉把你知道的秦兵马俑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76、 二、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77、 ⒈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78、 自学要求:
79、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80、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81、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82、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83、 ⒊交流。
84、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85、 ⒈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表示神态的词。
86、 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87、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88、 五、总结全文,体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89、 六、作业:
90、 ⒈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91、 ⒉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
92、 板书:
93、 秦兵马俑
94、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95、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96、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9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秦兵马俑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98、 ●教材简说
99、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义教课程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100、 ●教学目标
101、 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10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03、 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信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104、 ●预设流程
105、 流程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放学生独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自读发现、自读体悟、自读品味,相互合作为主,老师只在学生探读疑难处、读悟重点处和读品关键处给予引导与点拨。
106、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07、 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108、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入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这样的吗?
109、 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110、 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111、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出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112、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入,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113、 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114、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15、 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116、 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117、 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118、 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119、 三、以展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20、 自由选择,尽情诵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的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121、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观照黑板上的板书。
122、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123、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124、 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