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好意思,此前预订《火案追踪》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等急了,这两天总有网友问我书啥时候出来。修稿的难度比写第一稿难多了,这倒是我所没预料到的。所以呢告诉大家一声,再等等,禅哥正在抓紧改,争取今年上半年能和大家见面。
(相关资料图)
这个现场很简单。我说过,越是简单的现场可能越是隐含了极大秘密。侦破案子有两件最头疼的事儿,一个是所有线索的完全中断,另一个就是在现场根本发现不了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姚丽梅是这家的主妇。早晨大约7:30的样子,老公起床外出,她起来后到厨房准备早餐。据她描述,大约20分钟的样子,当她从厨房回到卧室的时候,她发现床头处有小火苗。扑救未果,火就着了起来,幸好她出来的时候随手关上了卧室门并且消防队在接警后也及时赶到,火灾才被限制在了卧室里而没有殃及到其他房间。
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场。
最先着火的床头紧靠东墙,床宽1.8m、长2m,床的南侧距离窗子大约1.5m,北侧1.5m处是紧贴北墙放置的两组木衣柜。卧室西南角是一个简易木衣架,着火前上面挂了些衣服。除此以外,这个屋子的可燃物就剩窗帘、两双拖鞋和靠西北角的木门了。
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床的东南角烧失几乎贴近地面,以此为起点向周围形成渐轻的燃烧炭化痕迹。东南角对应的墙面形成墙皮脱落的烧白区,其他地方烟痕浓密厚重。东南角的窗帘完全烧毁,西南角的则大部分烧毁但残留少量掉到地上。
将窗帘残骸展开观察,从窗帘边缘锁边的方向和窗帘上的翠竹图案朝向以及挂钩位置等完全可以复原出其掉落前的状况,这样你就能完全清晰地看到这扇窗帘是从东南侧的下部斜着向西南侧的上部烧去。毫无疑问,无论怎么看起火点都确实在床的东南角。
可问题来了,是什么东西点着了火?
起火前的有效时间内屋里没有任何吸烟用火等一切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没有小孩玩火,这家连个小孩也没有。没有自燃物品、没有雷击、也没有《发火的鱼缸》那个案子里所讲的鱼缸,那还能有什么呢?
是不是有从窗子飞入火源的可能或是大胆地推测放火?想到这,我马上上前仔细观察窗子。
窗子已经烧破,从铝合金推拉框残余的底边看,窗子始终没被打开过。从玻璃破坏形式看,显然是受到高温时再遇到冷水炸裂所致。
火场中的玻璃通常有三种破坏形式。即,机械破坏、热炸裂和我刚说过的这种。这三种形式的破坏在玻璃上所呈现出来的痕迹各有特点。
其中机械破坏,比如有人砸它,普通平板玻璃会以受力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裂开,并在放射裂开的断面上清晰地呈现出一些弓形纹来,弓形纹汇集的方向就是外力的来向,放射线所夹弧形断面上出现的弓形纹,其汇聚方向与外力的来向正好相反。普通人可能不大好理解,但这对于专业的火调人来说都是些小儿科。通俗地讲,当你掰面包时,面包会在力的来向一侧最后分开,这也就是弓形纹为什么在这一侧汇聚的道理——仿佛所有物品都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它们总是愿意维持原来的样子,不到迫不得已它们不愿意分开。
第二种破坏形式,普通玻璃纯粹的热炸裂总会呈现出树枝状裂纹,边角绝不像机械破坏那样锋利,也很少有锐角出现,弓形纹也不那么明显。这种特征无论是在模拟试验还是在火灾勘验中都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
第三种破坏形式则类似在第二种情形基础上的叠加,只不过更复杂。高温玻璃突然遇到冷水会产生局部应力,在应力作用下玻璃破碎得更加细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透光性变得苍白。
好了,这个现场的窗子没有被打开,玻璃又呈现出高温状态下遇冷水炸裂的特征,这也正好与姚丽梅所述相符——消防队来的时候窗子玻璃还没有破碎,只是打水后才噼里啪啦地掉下来。这样一来,外来飞火和人为放火的可能就排除掉了。
那么是不是姚丽梅自己点的火呢?这个荒诞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不可能,绝不可能,只有精神病人才会放火烧自己的东西。眼前的姚丽梅说话井井有条、反应极其敏锐,显然和精神病扯不上半点关系。
怪了,真是怪了,难道有鬼火不成?面对现场思考良久终究没找到任何破绽,我只好向老郭师父求助。
老郭师父出差一小段时间,黑吉鹏说他游山玩水去了,实际上老郭是被人家请去搞案子了。
打电话给老郭详细地描述了现场情况后,老郭不假思索地说:“我相信你认定的起火点。至于点火源,我建议你再仔细观察一下现场,尤其是看看起火点周边是不是还有另外不易被关注的火源通道。比如穿越楼板的管线周边是不是存在很小的孔洞缝隙、或者被拆掉的空调是否没有把原来的穿墙孔洞完全堵死等,也许火源恰好来自于那个地方呢!”
哎,看来老郭也没什么高见。我挂了电话有些失望地朝床头东南角的方向望去。
一条细细的暖气管道从楼板上直直地垂下来,但管道与楼板之间根本没什么缝隙,即使从上面倒水也不会渗漏下来的样子。旁边墙体上也没有老郭说的类似拆空调留下的穿墙孔洞等任何孔洞和缝隙,这该怎么办呢?
正在我发愁的不经意间,目光所到之处,奇迹赫然出现!
顺着暖气管往下看,在距离地面大约30cm的位置,管子竟然断了。仔细观察断口,显然是气割或大电流电焊作用的结果,此刻我的心里不免升起一阵狂喜。可是起火前屋子里并没有电焊或气割作业呀,短暂狂喜后的希望马上就又破灭了。就在那一瞬间,灵光乍现的感觉突然来了。对,楼上,是不是楼上有什么情况?!
我一口气跑到楼上敲开房门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慢腾腾地开了门从门缝里愣愣地打量我。那个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一边说明来意一边已推门进到了对应的卧室里。打眼一过,那根管子竟然是完整的。天啊,难道这真是个无头案?
“对不起!对不起!真是打扰您了!”我一边向老人连连道歉一边赶紧扫兴退去。
垂头丧气地刚往楼下走了两步,又一个新的念头突然出现了。难道还在楼上?对!不能放过任何可能!尽管越往上希望越小,但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这是唯一可走的路。转身、慢慢爬上一层、敲门,这次开门的是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
进到卧室的那一刻,我知道案子有戏了!
小男孩家与楼下隔层着火卧室对应的房间里,那根暖气管子在紧贴地面处已经被切开,断面上粗糙的疤痕似乎仍在高热的余温下残喘。
一定是电焊!
“小朋友,你家这里是不是一大早就有人过来电焊呀?”
“是,好几个人呢,楼下一着火他们就跑了。”小男孩不紧不慢地说道。
现场已经没有了电焊机、焊把和焊条,但焊点周边的焊渣还在,再加上小男孩的证言,我知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电焊作业的那几个人。还有,起火点处焊渣的搜定也必不可少。
找人的事儿还是交给派出所吧,这是他们的强项。据说派出所先是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集中供热工程改造的事,然后联系到了供热公司,然后找到了施工单位的包工头,再然后就把当时作业的几个工人给找到了。这事不用详表,咱说说我这边找电焊渣的事。
找电焊渣的工作并不难,但程序必须走到。第一步先是让女主人和她的邻居在现场见证;第二步是把床的残骸轻轻挪开并用线绳把地面上的重点区域划成几个格子;第三步是把编好号的每个格子里的残骸和灰烬一点儿不差地全部分别收集起来;第四步是用筛子和大盆配合着、用类似水洗淘金的办法在每个格子的灰烬里淘找电焊渣。
“网格法+水洗法”的好处是,淘出来的焊渣能毫无差错地对应上原来分好的格子,这就为确定位置进而分析判断焊渣的分布情况起到了便利支撑。另外如果一旦失手没能做到认真细致地淘找,则完全可以重来一次而不至于位置错乱无法对应和解释。
邻居帮忙找了工具,小胡帮忙淘洗,只忙活了一小会儿,若干焊渣便如初所料地在床头东南角对应的1号网格出现了。
填了《物证提取单》并让见证人签了字,我便赶紧跑到派出所去了解那边的进展情况。
派出所里,三个电焊工已经分别被带进不同的屋子里接受询问。可办公室里,派出所长齐雄正在发愁。
“齐所,情况怎么样了啊?”我一进门便问。
“嘿,你来得正好,我正为这破事发愁呢!”齐所一边起身相迎一边说。
“愁啥?没突破吗?”
“他们目前承认电焊,但一个是说隔着两层楼不会引燃,另一个说他没操作,他只是帮忙打打下手,这事和他没关系。我正琢磨着该咋办呢!”
“从三楼地面到一楼接近地面处,之间的确是隔了差不多有两层楼的高度,但这个高度只有不到6m的落差。从以往案例看,这个高度是可以引燃的,咱下步可以做个实验来证实。现在只要锁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地点和作业行为,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
“三个人当中两个人先后都有过电焊,另一个没有,怎么确定是谁焊着的?”
“我觉得没必要纠结这些了,搞不搞清楚都是共同责任,即使不亲自操作电焊也要尽到现场安全监护的义务才行呀!”
“那我到底拘留谁?三个都拘起来吗?”
“我倒觉得都拘起来也未尝不可。对了,他们都有焊工证吗?”
“都没有。”
“我猜也没有。社会需要一万个电焊工,现在只发了一千个焊工证。没有正常,有了反而不正常!”
我苦笑着,这时齐所长已经把泡好的一杯“生普”递到了我眼前。
“哎,社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最终问题的发生。消防也好、治安也好,其实都是个兜底的活儿。别人可以躲一躲、拖一拖,我们往哪躲、往哪拖?”
我喝了一口茶刚要把话题接着聊下去,这时一个很年轻的干警匆匆忙忙地跑进屋来。
“所长!有新情况!”
年轻警察一边向齐所长说着一边瞟了我两眼便闭口不再往下说了。
“没关系,这是咱消防支队‘郭大侠’的徒弟‘赵火调’,我已经和他办过几个案子了,你还不熟。”齐所长示意年轻警察继续说下去。
“工人提供了一个新情况!说早上他们开工前特意到一楼提醒过户主,并且还专门在暖气管子开口下方放了半盘水,同时还把床往里挪了挪,这样的话按理说不会着火。等他们知道着火后下来帮忙灭火时,他们发现女主人好像正拿那个本来放在暖气管子下边的水盆灭火,并且女主人好像事先已经把屋里的衣服和一个电视搬了出来,他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难道是姚丽梅另有所图?”我一下子站了起来。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这事恐怕还得深查一下!”齐所长说道。
“事出必有因!我现在就去!”说着,我便赶紧拎包要走。
“让小刘跟你一块去吧!”齐所长看着年轻的干警和我说道,我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姓刘。
小刘和我开车跑回火场时,小胡还在补拍一些照片。看到有警察跟我一块来,姚丽梅的眼神里飘过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紧张。
“姚丽梅,你应该有话要说吧!所有的事情都纸包不住火,我建议你还是老老实实地说实话!”
客厅里,姚丽梅就站在我对面。我单刀直入,她欲闪又装。
“我?我说什么?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姚丽梅故作镇定地答道。
“在暖气管子下边的水盆哪去了?屋里的衣服、鞋、电视什么的是怎么出来的?”我严肃地问道。
“水盆?水盆不就在这嘛!”她一边说一边扭头指着放在门后的一个绿色塑料盆说。
“它不是放在暖气管子底下吗?”我紧紧地追问。
“暖气管子?对啊,是他们放那儿的。着火的时候我用它灭火,这有什么不对吗?”姚丽梅非常自信,反倒弄得我有些狼狈。
“那、那屋里的衣服和电视是怎么出来了?”第一关没难倒她,我便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着火了得抢东西呀,这也不对吗?” 姚丽梅更加咄咄逼人。
“抢东西?你不是灭火吗,怎么还能抢东西?”
“灭火灭不了,我便赶紧抢些东西出来,这很正常呀!” 姚丽梅答得天衣无缝,竟让我一时难以应对。
“那刚才你为什么没说?”我责怪地问道。
“刚才你也没问我这些呀!” 姚丽梅对答如流。
“好吧,我是大安派出所的,你现在得跟我回所里做个笔录,现在走可以吧?!”刘警官见我似乎没了招数,便平静地说道。
“去就去呗,这没啥,现在就可以走,你随便好了!” 姚丽梅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道。
小刘带着姚丽梅走了,我怅然地立在那里竟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总感觉哪个地方不对劲,但又实在找不出破绽来,只好又拨通了老郭的电话。
“师父,按照您的提示我发现起火点处暖气管子下边确实有个口子,楼上有电焊,落下来的电焊渣也找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问题是,哎,怎么说呢,我总感觉着不对劲,但又说不清楚!”
“哪不对劲了?电焊渣都找到了还不能定吗?”老郭关切地问道。
“是啊,可是电焊工提供了一个新情况,说早上他们开工前特意到一楼提醒过户主,并且还专门在暖气管子开口下方放了半盘水,同时还把床往里挪了挪,这样的话,按理说应该不会着火。再者,电焊工说他们知道着火后下来帮忙灭火时,他们发现女主人正拿那个本来放在暖气管子下边的水盆灭火,并且女主人好像事先已经把屋里的衣服和电视什么的都搬了出来,你说这事怎么这么蹊跷?”
“哦,是够蹊跷的。你问过户主了吗?”
“问了,她说发现火灾后便拿那个盆子灭火,火没灭了就抢了些东西出来,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来呀!”我汇报道。
“那好办,既然她这么好说,你就去观察一下她的头发,还有抢出来的那些东西。看看头发有没有烧、看看搬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压下下面的东西表面上有没有烟碳就知道了!”
“得嘞!太感谢师父了,您这简直是醍醐灌顶呀!”
兴奋地说完,我便挂了电话迫不及待地去看那些搬出来的物品。
环视了一下,客厅沙发上有一个用透明塑料盖着的小堆垛,透明塑料的下边是一堆衣服压在了一个电视机上,从我这个方向恰好能看到电视机露出了侧面底下的一角。不用说,这些就应该是姚丽梅搬出来的东西了。我速欣喜上前想要掀开塑料看个究竟。
“先别动!”
伸出的手刚要触碰到塑料遮盖的那一刻,小胡突然喊了一嗓子,吓得我一激灵。
“咋了?”我愣愣地问道。
“当事人不在场,也没有见证人,先拍照后翻动,旁边得有个人呀!”
“吆,你小子这回倒是挺仔细哦,你不提醒的话我还真就给疏忽了。对,严格程序,不能差事!”
说完,我赶紧敲了敲对门邻居的门又把刚才的见证人给叫过来帮忙见证。
一边是见证人在旁边见证,一边是小胡配合着拍照。在触碰之前,小胡先拍了完整的静态照。然后随着一层层揭开,小胡全程摄录并进行重点拍照。这么做不为别的,一方面是调查程序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保证客观公正、防止扯皮赖账。
揭开塑料布,观察最上面衣物表面,干干净净,未见半点烟痕。
拿开一层再观察,还是干干净净,没有半点烟痕。
一层层剥开,到了最底层露出电视机来,依然是干干净净,没有半点烟痕!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些东西被拿出来时,环境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烟尘碳粒。也就是说,它们是在火前就已经被转移出来!
为什么在火前就要特意转移这些物品呢?很显然,姚丽梅有重大放火嫌疑!
我们一直在说“物证会说话”。现场是不会骗人的,能读懂现场的人现场就会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眼前这档子事儿,老郭帮我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我便从中窥见了端倪。
物体暴露在火灾烟气环境中必定会受到其污染,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反过来就说明当时现场还没有着火。照姚丽梅的说法,火控制不住了才去抢东西,这和现场出现了矛盾,而矛盾恰恰是案件突破的关口。这没有多么玄奥,只是不搞火调的人就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罢了。
我赶忙兴奋地打电话过去把这边的情况第一时间通报给齐所长,齐所长连连说“好”并也给了我一个“没想到”。
齐所长说:“赵火调呀,这是难不倒我的弟兄们。你别看小刘年轻,但他可是咱刑警学院科班出身的优秀生啊!姚丽梅刚被带到他就把她的手机给扣了,打开一看,她在发给她老公的信息中心说道,老公呀,我可能干了件蠢事,你不是给咱的房子上了保险嘛,我刚刚给点了一把火!”
哈哈,我们都大笑起来,搞得站在旁边的见证人莫名其妙的。我估计小胡已经知道了谜底,但他绝对不知道手机里的那个秘密。
这个上午我和小胡总算没白忙乎。柳暗花明的经历告诉我:看起来很是平常的火案很可能也暗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这些需要热情支撑下的经验积累,更需要好好地思考和总结。
火调的乐趣,概源于此。
十点消防,十分安全
禅哥简介:禅茶诗书,河北围场人,1998年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湿毛巾简单论”批判者,“十秒定律”提出人,“四位一体”和“五元结构”消防工作理论体系构建者和倡导者,曾在武警学院教授《火灾调查》课程,现为全国火灾调查技术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消防科普专家、应急管理部火灾调查专家、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客座教授。个人公众号:火事杂谈、十点消防;抖音号:XFHDZSX。
———————————————————
关键词: